茶叶历史
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,是古代巴蜀茶产地的一部分。早在巴蜀国时期,茶叶即已作为贡品。西周时,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(今汉中、安康地区)。及至唐代,梁州(今汉中)、金州(今安康)已盛产茶叶,而且成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,称作山南茶区。当时山南茶已进入长安市场。
宋代
宋代,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。陕南设有西县(今勉县)、城固二茶场。洋州(今洋县、西乡等地)、金州"人户以种茶为生,"饮茶已相当普遍。明代,陕西成为汉(汉中)、川(四川)以茶叶易马的全国茶马贸易中心,并在褒城建立茶厂。褒城茶厂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茶厂之一。《明史》所载之《茶法》总计约4500字,其中大部分记载了汉中及四川茶的史实。据《明史·食货志》载:明太祖洪武四年(1371)"户部言'陕西汉中、金州、石泉、汉阴、平利、西乡诸县,茶园四十五顷,茶八十六万株。……令每十株,官取其一。无主茶园,令军士薅采,十取其一,以易番马'"、"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,可得马三万匹。"是时"以茶易马,惟汉中、保宁","以汉茶为主,湖茶代佐之。"陕南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。汉中茶产于汉中以东各县,主产地在离西乡县400里的巴山腹地。《西乡县志》也有"汉中之茶产于西乡"、"西乡茶地惟三里耳,三里去县有四百里"的记载。
明代
明代中后期,茶税苛重,由"三十取一",增加至"十取其一"。《西乡县志》载"然税重多扰,民不聊生,利不胜害也。"汉中地区曾有"拔茶植桑"之事。《宁羌州志》的《劝桑行》诗中有"拔茶只因桑无税,户外催课人不忧"的诗句,汉中地区茶叶生产渐趋衰落。明武宗正德七年(1512)紫阳县正式建制,原集散于西乡、汉中的紫阳茶由此渐有名气。《西乡县志》载"至清代,陕南惟紫阳茶有名。"《紫阳县志》亦有外地商人在紫阳"买茶装篦,邑民利之"的记述。后因茶马法衰落,紫阳县撤去商人所立之茶店,禁止茶叶私人贸易,以致影响茶叶生产。至"光绪年间价尤低廉,多有毁去茶树者。"民国初期,"茶价稍昂,植者渐广。"民国25年(1936)年陕西茶叶产量达112.3万斤。抗日战争时期,民国30年(1941)茶叶产量下降至51万斤。后因湘、皖茶区相继沦陷,交通阻塞,南方茶叶无法运销西北,紫阳茶销路渐趋扩大,不仅销往西北各省,还销往鄂北、豫、晋南等地,供不应求。紫阳茶遂闻名全国。
建国
后建国后,陕西省茶叶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,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较快,面积已由70年代的7万亩,发展到1998年的42.73万亩,总产0.63万吨。名优茶叶生产迅速发展,目前已有午子仙毫、汉水银梭、秦巴雾毫等一大批名优茶叶投入规模生产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陕西省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康、汉中两地,商洛也有少量种植。目前茶叶生产的主要问题:一是广种薄收,单产低。按全省目前茶园面积计算,亩产仅14.74公斤。二是茶园分散。全省四十多万亩茶园分散在十多个县中,因而使陕西省栽茶技术不便推广;三是加工制茶设备差,品质规格不稳定,经济效益不高。
茶叶特点
定军茗眉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勉县定军山一代,茶叶外形扁平似眉,单芽头到一芽一制成,色泽翠绿、滋味鲜醇、香高持久、汤色绿明、叶底绿明亮成朵。
加工工艺
1、鲜叶采摘3月下旬开采。特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,占95%以上,芽长不超过2.5cm;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,约占80%,芽长不超过3cm;二级也以一芽一叶为主,占60%以上,芽长不超过3cm。要求设专人验收、分级、摊放。
2、杀青在60型以下滚筒杀青机中进行。根据机型大小适量投叶,温度180-200℃,鲜叶下锅后应有炒芝麻似的响声,时间不超过5min。至叶色暗绿,青草气散失,透发清香,初显条形,失水率30%-40%时,即可出锅。
3、清风杀青叶出锅后,立即抖散,使叶温快速降低,并散失水分和青草气。摊放厚度1.5cm左右,时间不超过30min。
4、二青选用60型以下滚筒杀青机。温度130-150℃,一次投入两锅杀青叶,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。待减重率达到10%左右,手捏茶叶互不粘连时,即可出锅摊凉。摊凉时间不超过30min。
5、理条整形选用五槽或七槽多功能做形机。锅温90-110℃,每锅投叶量0.50-0.70kg,每个槽内一小把。先让茶坯在槽内翻转,至其互不粘连时加棒,当90%以上成形时取棒。待茶叶七八成干,手摸有触手感时,即可出锅。
6、烘焙采用“一烘、一复、一焙”3道工序,温度控制在90-110℃,先高后低,时间2-3h。在烘焙过程中要适时翻坯,每道工序后要下机摊凉,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。待手捻干茶成粉末,含水量低于5.5%时,即为烘焙适度,摊凉,贮藏。7、精制通过人工精选,剔出不符合标准的茶叶,使干茶大小、长短、色泽均匀一致。必要时复焙。
储藏方法
1、家庭保存方法
(1)塑料袋、铝箔袋贮存法
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,然后置于食品袋内,装入茶后,将袋中空气尽量挤出,封口即成。最好选密度高、高压、厚实、强度好、无异味,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,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。
(2)金属罐装贮存法
选用铁罐、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装定军茗眉。如果是新买的罐子,或原先存放过其他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,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,盖上盖子,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,去除异味。
不要放在阳光直射、有异味、潮湿、有热源的地方,如此,铁罐才不易生锈,亦可减缓定军茗眉陈化、劣变的速度。
(3)低温贮存法
定军茗眉装入密度高、高压、厚实、强度好、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,将定军茗眉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摄氏度以下,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定军茗眉。
使用此法应注意:
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,冷藏温度以维持0~5摄氏度最经济有效;贮藏期超过半年者,以冷冻(-10至-18摄氏度)较佳。
此法保存时间长、效果好,但袋口一定封牢,封严实,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,反而有损定军茗眉茶叶的品质。
冲泡方法
定军茗眉属高山绿茶,冲泡时宜用上投法。即先将摄氏75—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。先一次性向茶杯(茶碗)中注足热水,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。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,越是嫩度好的茶叶,水温要求越低,有的茶叶可等待至70℃时再投放。因此平常品饮操作难度较大,不很方便。
功效作用
1、抗衰老
有助于延缓衰老,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,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,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。
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,清除活性酶的作用。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,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。
2、美容护肤
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,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,收敛毛孔,具有消毒、灭菌、抗皮肤老化,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。
3、缓解疲劳
定军茗眉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,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。
定军茗眉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、振奋精神。也正因为如此,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定军茗眉,以免影响睡觉。
4、护齿明目
有助于护齿明目,茶叶中含氟量较高,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—15毫克,且80%为水溶性成份。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,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—1.5毫克,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,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,这对预防龋齿、护齿、坚齿,都是有益的。
获奖情况
定军茗眉1990年8月初在杭州通过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部级鉴定,以其“外形匀齐显毫,细秀如眉,色泽嫩绿,嫩香持久,滋味鲜醇,汤色黄绿明亮,叶底嫩绿,茶叶完整”曾多次获奖,先后荣获中国西部名优茶评比第一、“陆羽杯”奖、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、陕西名优茶金奖、汉中市优质产品奖,1996年被中央办公厅选为国宴用茶。。“定军茗眉”连续8年雄踞汉中名茶榜首。为实施名牌战略,发挥名牌效益,申报并注册了“定军”、“定军茗眉”茶叶商标。带着醉人的馨香,定军茗眉走出秦岭,扬名天下。
“定军茗眉”连续8年雄踞汉中名茶榜首;
1992年分别获西部地区名优茶“陆羽杯奖”;
1992年中国农业部首届食品博览会“银质”;
1995年被选送进京,定为国宴用茶;
1997年分别获97中国(北京)国际茶会金奖;
1997年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奖;
1997年在杨陵农博会获后稷金像奖;
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推荐为名牌产品;
1997年1998年“定军茗眉”、“定军春”在陕西省茶叶评比会上又获金奖。
鉴别好茶
定军茗眉芽叶饱满,外形细秀如眉、嫩绿显毫且嫩香持久,滋味醇爽,汤色嫩绿明亮,叶底嫩绿匀整。经理化分析,定军茗眉含氨基酸3.56%,咖啡碱3.40%,茶多酚30.5%,水浸出物44.35%,等多种微量元素等物质,是品饮、养生的上品。定军茗眉因其外形似少女之秀眉而得名,色、香、味形俱佳,实为不可多得的茶中"珍品"。
版权及免责声明: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茶叶功效与作用表述仅供茶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或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