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叶历史
余姚瀑布茶又名余姚仙茗、香茗,产于浙江省余姚四明山区的道士山,属绿茶类。
道士山在瀑布岭山腰,海拔400多米,茶圆四周树竹茂盛,溪流交错,茶树常年沉浴在云蒸霞蔚之中,形成特有的天然品质。
唐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说,余姚用大茶树的芽叶制成的茶叶,品质特优,在唐代已负盛名,陆羽誉之为“仙茗”,所以有称之为余姚仙茗。
明代诗人黄宗羲还写了一首名为《余姚瀑布茶》的诗,“炒青已到更阑后,犹试新分瀑布泉”,就是其中的名句。
茶叶特点
外形紧密,苗秀略扁,色泽绿润,香气清鲜,滋味鲜醇,汤色绿二明亮,叶底嫩匀成朵。
加工工艺
由于历史久远,古老的瀑布仙茗加工工艺已无从考证,也有人认为已经失传。
但梁弄白水冲村仍有民间传统的制茶工艺保留着。
瀑布茶在谷雨前采摘,每斤约2万芽,瀑布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、二叶,加工工艺分杀青、轻揉、二青理条、炒干4道工序,主要有手工抛、抖、理、按、搓、截、抓、翻、甩等。
二青理条是瀑布茶炒制过程的关键工序,通过理条做形达到纤细苗秀的外形。
储藏方法
(1)余姚瀑布茶保存的时候,要尽量装满不留旷地空闲,可减少贮存空间内的空气,以利于保持茶叶的品质。
(2)茶叶最好少量买下或以小包装存放,减少打开包装的次数,防止一再接触空气。这样就既能保质,再次冲泡利便。
(3)可用干燥箱贮存或陶罐存放茶叶。罐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,罐口放置二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。
(4)余姚瀑布茶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,—以纸罐较好,其他锡罐、马口铁罐等都可以,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,再盖紧盖子。
(5)最好能预备一台专门贮存余姚瀑布茶叶的小型冰箱,设定温度在-5℃以下,将拆封的封口紧闭好,将其放人冰箱内。不然,将茶叶贮存在一般冰箱的冷冻库也可以,但不能再贮存其他的东西。
(6)可用收拾整顿干净的热水瓶,将拆封的茶叶倒人瓶内,塞紧塞子存放。
冲泡方法
1.备具:壶、公道杯、品茗杯、闻香杯放在茶盘上,茶道、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,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。
2.赏茶:打开茶样罐,让来客欣赏余姚瀑布茶的色和形。3.烫杯热罐:将开水倒入水壶中,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,接着倒入品茗杯中。
4.投茶:按1:18的比例把余姚瀑布茶放入壶中。
5.洗茶:右手提壶加水,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,左手将盖盖好,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。
6.第一泡:将开水加入壶中,泡一分钟,趁机洗杯,将水倒掉,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,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,只斟七分满。
7.鲤鱼跳龙门: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,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,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,翻转一圈。
8.游山玩水: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,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,并沿杯口转一圈。
9.喜闻幽香: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,杯口朝下,旋转90度,杯口对着自己,用大拇指捂着杯口,放在鼻子下方,细闻幽香。
10.品啜甘茗:三个口是一个品,要做三口喝,仔细品尝,探知茶中甘味。
11.第二泡、第三泡:操作同上。
功效作用
野生于四明山上,又名仙茗、香茗,为历史名茶。茶叶汲瀑布水气,浴云霞雾霭,色、香、味俱佳,含有较多的茶素、咖啡碱、芳香油、维生素。不仅有解乏提神、止渴利尿之功,而且对高血压、肝炎、肾炎等慢性疾病有一定抑制、疗效作用。
瀑布茶内含成份丰富,茶多酚、咖啡碱以及各种维生素含量较高,经医学鉴定证明,瀑布茶对高血压、肾脏病、痢疾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。
外宾品尝瀑布茶后称赞道:“本是千年益寿物,今朝复得传美谈。”此茶绝迹百年后又恢复生产。
历史故事
浙江余姚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历史悠久,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转引今已失传的《神异记》关于西晋“虞洪获大茗”的记载,先后在“四之器”、“七之事”、“八之出”中三处写到瀑布仙茗。此后记载瀑布仙茗最著名的文献,就是明代余姚乡贤、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黄宗羲的两首茶诗—— 《余姚瀑布茶》 、 《寄新茶与第四女》 ,而宋、元、清文献似乎少有提及。在宋代诗人华镇、王十朋的两篇诗赋中查到瀑布仙茗的记载。
华镇(1051—?),北宋著名诗人,字安仁,号云溪居士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神宗元丰二年(1079)进士。官至朝奉大夫,知漳州军事。平生好读书,工诗文。有《扬子法言训解》及《云溪居士集》100卷、《会稽录》等,大多散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云溪居士集》30卷,其中诗12卷。
他在刊于《嘉泰会稽志》的茶诗《剡溪瀑布岭仙茶》并序中,对瀑布仙茗作有热情赞美:
在嵊县西六十里,福善所集,蔚有灵气,昔产仙茗。
春日云崖晴杳杳,东风山溜晓泠泠。
烟霞密迩神仙府,草木微滋亦有灵。
诗人描绘了瀑布岭烟霞密迩、云雾氤氲、草木有灵的独特环境,令人神往。瀑布岭茶、仙茗、神仙府等特定名词,指的应该即是今余姚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的瀑布仙茗,因为嵊县(今嵊州)并无产瀑布仙茗的记载。四明山、剡溪流域横跨余姚、奉化、嵊县(今嵊州)、新昌等市县,诗题中的“剡溪瀑布岭茶”可以泛指,但诗人在小序中写到“在嵊县西六十里”令人费解,因为瀑布岭应该在嵊县东面,并不在西面,不知是诗人笔误还是其他原因。
该诗在《全宋诗》中诗题被改为《瀑布岭》 ,题下注“ 《嘉泰会稽志》卷四作《剡溪瀑布岭仙茶》”,去掉了小序。这一改法混淆了主题,容易让读者误认为此诗咏的是瀑布岭,因此一直未被收入茶诗之中,而实际上此诗是咏瀑布岭仙茶的一首茶诗。因此改编者并不高明,违背了诗人的本意。
《余姚县志》引元朝戴表元《焙茶诗》道:“山深不见焙茶人,霜入青研树树青,最有风情是岩水,味甘如乳色如银。”
明朝黄宗羲《黎洲咏余姚瀑布茶诗》中道:“檐溜松风方扫尽,轻阴正是采茶天。相要(邀)直上孤峰顶,出市都争谷雨前。两筥东西分梗叶,一灯儿女共团圆。炒青已到更阑后,犹试新分瀑布泉”。
由于余姚在清代之前一直隶属绍兴或越州,相关历史文献也大多保存于绍兴的史籍之中。目前余姚及宁波对瀑布仙茗历史文献的发掘与研究还相当有限,也许应该从绍兴的文献资料或名家诗文中发掘这方面的史料,以便使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名茶散发出更加引人的清香。
古老的瀑布茶失传已久。1979年有关部门组织力量,成立研制名茶小组,对这一绝迹已久的历史名茶进行试制,终于获得成功。从此,这一古老名茶获得了新生,1980年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一类名茶称号。
获奖情况
明代后曾失传,新中国建立后,于1979年恢复生产。
1980年荣获浙江省一类名茶称号。
版权及免责声明: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茶叶功效与作用表述仅供茶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喝茶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,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或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!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!